前不久,長沙某公司小領導在微信群里發通知,一名年輕員工在群里回復OK手勢,被這位小領導當眾斥責,“收到通知就回復收到,這點規矩不懂嗎?請你馬上找勞資直接辦離職手續吧!本W友紛紛抨擊這位小領導“太矯情”。
此事雖小,但提醒我們,江湖無小事。如果你的領導在微信群里發通知,盡管令人厭惡,但你沒有辦法,你該回復“收到”還是“好的”,還是選擇性眼瞎裝死看不見呢?不懂這3個小技巧,輕者你不受領導重用,重者會被棄之不用。
一、公開場合的信息交流一定要正式,展示職業素養。
微信群的誕生,剛開始確實帶來即時通訊的便捷,現如今逐步演變成為職場負擔。尤其是公司工作群,幾乎一天二十四小時不掉線。哪怕領導半夜靈機一動,順手在微信群里扔一個通知,他可以睡覺去了,但員工心里炸鍋了。
回復不回復?怎么回復?從這些細節中,透露員工職業素養高低。
微信群相當于了會議室,屬于公眾場合,甚至比公眾場合還開放和持久。會議開完了就開完了,微信群里的信息,既可截圖,也可留存,隨時都可以看到。所以,在工作微信群里回復工作信息,就要比“線下”更商務、更正式一些,畢竟“有據可查”。
看到領導在群里發通知,與你有關,原則上回復“收到”,比較商務和正式,表示你已經接到通知或指令了。有些人一定會跟帖罵本文是奴才文化,最討厭領導在微信群里發通知,看見同事一連串回復“收到”,好像排隊表忠心似的,瞧不起同事,就是不回復。
其實,領導下完指令后,一般情況下會瀏覽一下,有關人員是否回復收到,如果你沒有回復,領導心里就會感到焦慮,心急的領導就會在群里詢問,某某某收到沒有,到時候你就被動了。所以說,有一種職業素養叫做“回復收到”
二、回復工作信息不要太隨意,別讓職場形象丟分。
工作微信群屬于辦公場合,原則上要遵守職場規矩。哪怕你私下與領導很隨意,勾肩搭背,稱兄道弟,都可以;私聊中,發表情包、斗圖,都沒問題。在工作場合,沒有任何領導喜歡下屬沒大沒小。歷史上,打天下的兄弟見到皇帝仍直呼小名,最后被皇帝廢掉的教訓比比皆是。
領導在微信群里下通知,回復一個“收到”二字即可,表示這個指令已經收到。不要回復“好的”,不要收回“OK”手勢,更不要回復“么么噠”之類的網絡語,堅決不能發語音類型的回復信息。
你回復“好的”,不禮貌。一般是你給領導發微信,領導回復你“好的”(常見的就是一個字“好”)。這個“好”字,還是稍微帶著一點職位優越感的。你回復“好”,讓領導感覺你在反客為主了。
你回復“OK”手勢或其他表情包,盡管本意也是“好的、收到”的意思,但是略顯輕浮、不穩重、太隨意。如果與領導關系比較親近,私聊可以用一些“輕松隨意”的形式,公務公開場合,原則上不要太隨意,顯得你不太懂規矩,另外,讓其他同事看出你與領導之間有“私交貓膩”。
你回復“么么噠”之類的新生代“萌語”,你以為你這是“可愛”,在領導看來,在同事看來,你這是“不成熟”,如果是年齡比較大的女性,別人會嘲笑你“裝嫩”“裝可愛”,至少顯得不持重、不懂事、傻乎乎。
三、有其他情況,馬上私聊匯報。
領導在微信群里發通知,比如,下午2點開會。你有其他任務沖突參加不了,或者有其他情況,不要在群里回復,“我下午有會參加不了”。比較妥當的做法是,先回復“收到”,表示這個指令你已經收到,再跟一句“具體情況私信給您”,提醒領導接收你的私信。
你可以用私信向領導匯報你的特殊情況,比如,你下午去醫院,不能參加會議,特此請假。比如,你下午有其他領導安排的優先級任務,會議時間沖突,特此解釋,等等。
工作微信群里,最好回復常規信息,特殊情況不要在工作群里公開回復,最好是私信匯報,讓領導可進可退。比如,你在群里直接回復,“下午這個會我參加不了”。這是公開挑戰領導的權威,如果領導直接在群里懟你一句“這個會不得請假,你必須參加”,你就被動了。不如私信匯報,讓你和領導都有回旋余地。
行走職場,說“細節決定成敗”可能有點言重了,但說“細節錦上添花”一點沒錯。領導觀察下屬,識人用人,雖然要看主流,但平時也注重知微見著,從小節小事小苗頭判斷人,事關選人用人大事,不能不防,不能不修煉。但是,也會有網友噴:哈巴狗,太矯情。職場即江湖,本文對不對,歡迎交流,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。
服務熱線
13263963050